新闻资讯

协会动态

风险应与收益成正比 担保未必能“兜底”
2015-01-16 16:20:49

    第三方投资理财公司对接资金供需双方,同时引入担保机构,一旦资金出现问题,担保机构事先代偿,这种看上去“万事无忧”的投资理财方式在经历了短暂风光之后,在资金链断裂、实际控制人跑路、民间融资爆发系统性风险等重重危机下,所谓的“担保防火墙”已彻底失效,不少受害群众甚至“血本无归”。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民间融资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意味着项目高风险,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凭担保公司一己之力,很难悉数代偿。”成都市信用与担保业协会会长龚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一语中的,他建议投资者应吸取教训,千万不要相信担保公司担保的项目就一定有保障。

  高定价“筛选器”筛选出高风险

  在拨开当前民间融资错综复杂的迷雾之前,龚民先抛出了两个概念:银行对企业贷款,通常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资金使用方的主体信用评级,二个是对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也就是债项评级。什么叫主体信用评级呢?就是这个企业的违约概率。主体信用评级高的,企业的违约概率就小。债项评级是什么呢?就是违约以后的损失。比如很多中小企业往往主体信用评级不高,但即便违约,只要有足值的资产用以抵债或担保公司代偿,债项评级仍能通过,这实际上就是把风险转移给了担保机构。

  龚民表示,当前很多民间融资给投资者做出15%回报的承诺,民间融资公司要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放出去的款项一定是高于15%的,比如20%、30%,这个资金成本就是个“筛选器”,民间融资的高定价就意味着筛出来的客户的信用评级都是比较低的,自然违约概率也比较高。担保机构选择与民间融资公司合作,没有选择优质客户的余地,违约概率一高,担保公司就面临着代偿的风险概率很高。对于担保机构来讲,代偿只有凭借自身的资本和累积拨备。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式下,一旦客户群违约概率提升,那担保机构自身这点资本金和拨备是很难支撑的。

  融资性担保机构应聚焦主业

  去年年底,国务院召开“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会议认为融资性担保行业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三农融资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并就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龚民认为,这是从国务院层面对这个行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行业提出了要聚焦主业、增强实力、创新机制、规范经营四点要求。“这个主业是什么呢?就是实实在在地对那些债项评级较低,没有充足抵押物,但主体信用评级较高、违约概率较低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行担保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融资成本都会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担保机构的客户选择余地就会很大,风控手段就会更多,相对客户违约率就会更低,融资性担保机构才能在这波浪潮中稳住脚跟,稳中求进。”本报记者 张娅娜

最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