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协会动态

合肥会议:机构数量仍太多,形势严峻强监管
2015-12-10 16:37:47

128,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合肥召开全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工作推进会。

会议主要内容:

一、 担保机构数量过多,推动“减量增质”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说:担保机构数量过多仍是当前担保行业的问题之一,要发挥市场倒逼淘汰机制,同时通过收购、重组等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推动“减量增质”。

他说,近年来行业快速壮大,平均资本从0.75亿元提高到1.17亿元,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机构数量从29家增加到75家,最大的机构注册资本已达到120多亿元人民币,有的已经在债券发行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有的实现了境外和新三板上市,基本形成不同所有制、不同功能、大中小规模机构相互补充、适度竞争的机构体系。

 

二、 新增代偿继续攀高,寒冷中也有曙光

 会议透露:担保机构代偿持续大幅增加,去年我国担保行业新增代偿415亿元,年末代偿余额达661亿元,同比增长59.3%;担保代偿率2.17%,为统计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从银行担保贷款数据来看,代偿金额和户数继续大幅上升,同比分别增长了246.7%和16.1%。

   会议发言人仍作出了乐观的表示:当前就业、收入、环境等指标已呈现较好势头,经济运行内生动力、抗波动能力逐步增强。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成主要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与产业高度融合,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机会,对融资担保行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三、 安徽4321获肯定 共担风险是核心

 会议对安徽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4321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所谓“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是指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市县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银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形成政银担优势互补、权责统一、风险共担、共助小微的工作机制。“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建立,形成一张纵横交错的体系网络,大大增强了风险对冲和分散能力,同时改变了银担合作关系”,省担保集团总经理钱力在会议上说道。

据说,自初启动新型政银担业务以来,取得了“四增三降”的良好收效:受保企业新增利润23亿元,新增税收12亿元,新增就业6.7万人,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增加5个百分点;企业年化保费下降至1.5%以下,户均贷款规模由原来的2000万元左右下降至500万元左右,担保体系成员代偿率下降。目前,已有100多家银行及113家担保机构参与了合作,全省16个地市、89个县区实现了覆盖。

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的核心是风险分散,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了银行、政府、担保、企业等方面的广泛认同。

四、 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制度与监管并进

  下一步联席会议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完善制度建设,抓紧研究制定有关配套制度。联席会议将启动《监管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支机构管理、再担保机构发展、资本金运用等问题。同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商业可持续性问题、机构评级与分类监管、监管履职评价等问题适时开展研究,督促融资性担保机构合规经营。

(二)地方监管部门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各地政府应从近期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的风险事件中举一反三,深刻汲取教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并按照有关要求,尽快开展辖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全面风险排查工作。

  (三)坚持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原则,把工作重心从机构审批转移到加强监管上来。联系会办公室将指导督促地方监管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管组织机制,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加强人员、经费的有效配置,加快推进建设监管信息系统,探索差别化监管。

  (四)研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银担合作,适当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的风险补偿和保费补贴、补助等机制。积极增进信用建设,推动担保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五)积极组建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自律建设。联席会议将协调指导行业协会发挥规范自律、教育培训、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最新公告